兴盛逾百载的锡矿工业乃马来半岛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推手。
特别是在霹雳州,许多历史悠久的城镇也与锡矿工业摆脱不了关系。其中,不可忽略的还包括华裔锡矿家的贡献。
从霹雳州在拉律(今太平)发现蕴藏大量的锡苗后,至马来西亚独立的100年间,不少的华裔锡矿家在发迹后,更是秉持着“达则兼善天下”之精神,极力回馈社会。
如兴建或创办学校、医院、神庙与乡团会馆,为华裔社区的教育、医疗、宗教及文化作出颇大贡献,有者甚至还投身于政治,维护族群的利益。
其中,共有10名在早期对州内发展贡献良多的已故华裔锡矿家,值得我们后人所铭记与敬仰。
郑景贵(1821-1901)

祖籍广东增城县,海山公司(海山派)领导者,曾受封甲必丹及担任霹雳州议会议员。
主要贡献:
~斡旋及调和拉律历10余年的帮派挟械仇杀。
~1874年参与签署邦咯协定(邦咯条约),达成义兴派及海山派的和平协议。
陈亚炎(?-1899)

祖籍广东台山县,曾受封甲必丹及担任霹雳州议会议员。
主要贡献:
~1874年参与签署邦咯协定(邦咯条约),达成义兴派及海山派的和平协议。
~甘文丁粤东古庙及古冈州会馆发起人、创建鲁班古庙及偕同郑景贵等人倡建广东会馆。
黄务美(1854-1921)

祖籍福建泉州南安县,曾担任太平卫生局官委议员。
主要贡献:
~生产大量木材、枕木与砖供建筑铁路,对霹雳铁路的发展贡献甚大。
~常捐献教育,并与他人倡议开办太平首间华校——修齐学校。
梁廷芳(1857-1912)

祖籍广东嘉应州梅县,曾担任近打巡狱太平局绅士、中国驻槟城副领事、联邦立法会首位华人成员、槟州参议员、霹雳州议政局成员。
主要贡献:
~创建怡保坝罗古庙、闲真别墅、槟城中华学校及时中学校,也是怡保明德学校创办人之一。
~与胡子春在槟城创办「崇文社」及推行「敬惜字纸」运动,设立义塾招收各籍贯各族学生,免费授课。
胡子春(1860-1921)

祖籍福建汀州永定县,曾担任英国驻南洋大使、清政府颁发驻槟之「总董」、霹雳州民政院议员、霹雳州参事局委员、近打锡矿及种植人公会主席。
主要贡献:
~创办槟城南华义校、中华女校及师范传习所、怡保育才学校、坝罗中华女学、拿乞乐育学堂。
~创办霹雳中华总商会、振武善社,以宣传及免费供应戒烟药水。
胡重益(1871-1944)

祖籍福建永定县,曾担任霹雳中华总商会顾问。
主要贡献:
~捐献7英亩地段建设怡保金宝路华人接生院。
~与丘乔创办客属公会。
~1926年建成的故居,现在已成为怡保博物馆。
余东旋(1877-1941)

祖籍广东佛山,曾担任马来亚联邦四州府议事局华人代表、近打卫生局成员。
主要贡献:
~务边著名矿家,为当地锡矿业引进新的开采技术,1908年后渐投入橡胶业。
~接手父亲的「仁生」中药店,而易名「余仁生」,业务扩展至东南亚市场及创办利华银行。
梁燊南(1878-1940)

祖籍广东梅县人,曾担任霹雳中华总商会会长、霹雳中华大会堂创会会长、育才中学董事会主席、霹雳国民党支部长。
~曾对侨居地的社会公益事业多有捐赠,至1912年累计达600万金之多。
~创办团结各大籍贯人士的霹雳中华大会堂。
~对中国革命事业更为拥护,孙中山倡建国民党在马来西亚所有活动均受到他的全力支持。
郑太平(1879-1935)

祖籍广东增城县,霹雳州最后一任甲必丹,曾担任马来亚联邦四州府议事局华人代表、槟城华人商部局委员。
主要贡献:
~在峇都图格(Batu Tugoh)开创水力采矿,成为先驱。
~1907年在怡保火车站路建成郑太平大厦及设立太平湖公园基金会。
刘伯群(1894-1971)

祖籍广东增城县,曾担任霹雳华人参事局委员、霹雳华侨矿物公会首任会长。
主要贡献:
~1937年卢沟桥事件出任「海外华侨救国赈灾会」副会长。
~1949年与敦陈祯禄等人创办马华公会,协助成立马华福利彩票局以资助贫苦者。
~与林连玉发起全国华人公民权运动。